正基于此理念,中国才有了首个配方名茶“山峡云雾”。“知其不足而改之,知吾不足当奋进”,山峡云雾对原料的选择与立顿异曲同工,但亦不是枯枝老叶一把抓,它有严格的“八不采”方针,病叶不采、薄叶不采、夏季叶不采、平地茶不采……中国传统名茶的局限,在于其过分强调产地,一地一茶的小格局。西湖有龙井,黄山出毛峰,信阳产毛尖,六安收瓜片,这些茶泾渭分明,甚至“文人相轻”。格局?局限?这些名茶普遍经不住大一点的自然灾害,靠天吃饭。即便是年景好,风调雨顺,出产的茶叶有时也会美中不足。
“天下名山,必出名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既孕育了一众灵性之人,越女西施,以扶柳般的身躯助勾践复国,也丛生着珍稀香茗,西湖龙井,径山禅茶;苏州出美女,亦产名茶,西山洞庭茶,人称曰“吓煞人香”,乾隆皇帝赐名碧螺春;游子思乡,石亭寄意,莲花茶襟书东晋,人、茶、亭构筑福建独特侨乡茶文化,大红袍留芳,铁观音传奇,更有金骏眉不在话下;“从来佳茗似佳人”,湘茶有味似湘女情长,娥皇女英泪洒君山,湘妃竹斑点犹在,历久弥香;山峡七百里,云雾飘渺处,神女已望穿秋水三千年,化作高山清泉,孕育着茶的清香甘洌,无穷韵味。名茶各霸一方。虽保证了单一茶品的纯正口味,但有限的单一茶叶毕竟众口难调。社会多元化,人们对茶叶口感追求的繁杂,对茶叶健身诉求的具体,使混合多种优质茶源的配方茶渐兴于市。“山峡云雾”一改传统制茶工艺,突破名茶一地一产的地理局限。选两湖武当山的原生态,江浙天台莫干山的隽秀,福建武夷山的青翠,采撷这些各具特色高山云雾中的茶叶为原材料,结合多种名茶加工工艺,博采众长,汇成飘香“云雾”茶。既富龙井之清香又蕴毛尖之浓郁,兼碧螺之鲜醇具湘茶之飘逸,彰乌龙之醇和显徽茶之碧色。
“好茶是拼配出来的”,据浙江大学茶学系茶叶生物化学之父杨贤强教授研究,单一产地的茶叶,其所含“防癌抗衰降三高”等健康成分在不同年份变化不大,不同的环境气候决定了当地出产茶叶的内含物。用不同产地茶叶拼配,可以将茶多酚、脂多糖、茶氨酸等有益物质进行量化,使配方茶对健康的作用效果不但精准,还能最大化。山峡云雾的降三高、抗衰老、防辐射效果完全可以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表示:由于经过充分的加压揉捻,山峡云雾茶的细胞壁破碎率大幅提高,其内含不溶解于水的大分子经过各种转换,变化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据实验测试山峡云雾茶中这类物质占干茶总重量的45%以上,大大高于其它茶品,不少茶客反映山峡云雾降糖效果和防辐射效果相当好。
烘炒搓揉全不怕,山峡云雾出好茶;六省风光一泡享,香高味浓无复佳!
扬长避短,优中选精,山峡云雾配方茶的关键性步骤为原茶初选和审评配方,原茶初选即是选择湖北、湖南、浙江、安徽、福建和四川等六省不同海拔高度的原生态慢成长的茶树叶;审评配方,则是将这些半成品按色泽、香气、滋味、条形、叶底等进行审核评定打分,并按不同的比例进行科学拼配,再审核,直至找到不同省份产区茶的最佳组合。最后利用快速的现代物流业将这些半成品按特定的运输规程快速集中在一起,再进行精制加工,整个工艺流程“相互兼容、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可谓“六省物华好山水,山峡云雾一杯中”。
拒绝茶叶的外形崇拜,直接表现品茶的实质。即赏奇香,尝其味!其外形细紧,稍弯曲,朴实无华。山峡云雾之香香得自然连绵,轻呷一口,由舌尖至舌根徐徐咽下,两颊至头颅之间,先微苦,再鲜醇,而后回甘,满嘴甜甜的津液。山峡云雾适合于用8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入水就沉底,只需十几秒,茶叶便开始复活,呈鲜绿清澈明亮之色。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只供吴裕泰和乌龙江皇家茗品的山峡云雾茶的原料来自原生态高海拔的山峡之中,产区跨度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这种环境下的茶树生长缓慢,故山峡云雾每年的上市时间都较晚,头茬儿四月底才上市。有诗云:
香高味浓汤色清,荟萃江南百草魂。
若问陆羽谁为最,山峡云雾茶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