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懋是目前我国茶学界唯一的院士,对茶的研究已超过半个世纪。2月9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为人谦和,很难让人看出他已是79岁高龄。谈起茶叶,陈宗懋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茶叶的产业链非常长,覆盖一、二、三产。第一产业即传统的茶叶加工;第二产业,提取利用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保健食品、天然药物、茶饮料等;第三产业,包括茶道、茶艺、茶馆及茶文化旅游等。因此茶产业是个阳光产业。”陈宗懋说。
近年来,我市茶叶生产无论产量、质量,还是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陈宗懋表示:“赣州处于我国传统优质产茶区,山地面积大,海拔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赣州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条件,生产出更优质、更生态的产品,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建设生态赣州。”
如何大力发展赣州茶产业?陈宗懋积极支招:“茶产业要发展,既要增加产量,也要在提升产值上下工夫,这就要解决茶园管理较粗放、茶叶产品结构单一、茶产业链深加工程度低的难题,提升赣州茶叶品牌优势。一是推动茶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统一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等级、产品包装,对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建和集约化管理,抱团成规模,对接大市场。二是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扶持茶企、茶农,开展技术培训、名茶评比活动,在茶叶生产管理、低产茶园改造、优质茶苗培育、茶叶加工等环节全程推广机械化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三是多品种合理搭配,错开采摘高峰期,有利于茶叶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打造一批地方名优茶品牌,通过举办茶叶节、产业论坛、参加茶叶展销会等方式,整合区域资源,叫响省内外市场。五是大力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夏秋茶、中低档茶叶产品‘难卖’的问题,提升茶叶附加值。六是大力发展茶叶观光、体验性旅游等项目,实现茶叶产品、茶文化和茶服务业一体化经营。”
“抓好这六项工作,赣州茶产业大有可为。每发展10万亩茶园,就能产出5个亿收入。”陈宗懋对赣州茶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记者张惠婷 )
【专家名片】
陈宗懋,著名茶学专家。生于1933年10月,现任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茶叶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茶叶研究50余年。在国内外率先开创了茶叶农药残留和茶园化学生态防治研究两个领域,为我国茶叶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赣南发展名优茶前景可期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茶业界的第一位院士来到我们上犹啦!”在上犹县,茶农们奔走相告。2月9日,著名茶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来到上犹县。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茶园规划赢得了他的称赞:“上犹是个先天条件非常好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超过80%,当地政府重视茶产业,已有5万亩茶园,多山、多水,灌溉方便,气候适宜,未来茶产业发展得当,可以再增加5万亩茶园,实现年产值超过5亿元甚至6亿元。”看到上犹县的一座座茶园,陈宗懋及同行的专家不仅给予高度肯定,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赣南应以绿茶为主提升竞争力
陈宗懋研究茶叶50多年,对茶叶品种分布颇有研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福建、浙江、山东等地都打出了自己的茶叶品牌,一些品种也做得很成熟,赣南想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不一样的一席之地,最好“主攻”绿茶,以红茶、白茶、乌龙茶等为辅。“上犹县给种植茶园的茶农补助,对购买茶叶加工设备的茶农补贴,这些都为推动茶产业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但陈宗懋同时提醒,发展茶产业时,切忌盲目扩张,以上犹县为例,当茶园总面积发展至10万亩时,就不必再扩张,而应用心经营好茶园,提高产值。
“上犹县发展茶叶的理念很好,发展茶产业潜力很大,完全可以把茶产业做强做大。”对于上犹县乃至整个赣南的茶产业发展,陈宗懋颇为看好。
■提高竞争力统一标准很关键
陈宗懋告诉记者,自己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考察学习,总结出不少经验,他发现,茶产业经营得好的地区,往往不是因为茶园面积巨大,而是注重加强当地茶产业标准化管理,尽量统一品牌和标准。在他看来,上犹县只需一至两个商标品牌即可。“所有企业共用该品牌,但同一档次的茶叶必须使用同一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产品不得使用该品牌。标准一定要统一,甚至连口味也要一模一样。”在陈宗懋看来,这样有利于凝聚上犹茶叶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当地茶叶的品牌价值,从而让茶农获得实惠。
陈宗懋还特意举了多个实例,这令在场者获益匪浅。在陈宗懋看来,如果赣南想发展茶产业,可以由政府出面,尽量在各县市(区)统一茶叶的商标品牌,打响赣南茶叶的名气,同样每个县一至两个商标品牌即可,“赣南做名优茶比其他省份具有更为优越的条件,因此,如果能把握好生产加工中的细节,统一茶叶标准,通过发展茶产业实现致富并不遥远”。
■茶农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2月9日,陈宗懋一行考察了上犹县多个茶叶基地,并与茶农细细交谈。一天下来,他们发现不少问题,其中较明显的是茶农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陈宗懋等专家发现,有的茶农对茶叶种植的一些基本问题不甚了解,有的茶园是直接由水稻地改建,但茶农改建前不懂得先进行土地深翻,这在3年后将影响茶叶的种植。一路行来,陈宗懋一行不断与茶农交流,将他们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他们。看着恍然大悟的茶农们露出开心笑容,专家们也很开心。
在茶农们提问的同时,陈宗懋也向茶农问了不少问题,如苗木价格、茶农年收入等等。当听到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村民因发展茶叶种植,年收入增加了2000元时,他也非常开心。记者发现,陈宗懋在聊起各类与茶相关的产品价格时,同样侃侃而谈。原来,陈宗懋一年有150天至180天在外地,与茶农或企业深入交谈,了解市场,调查茶园,“我其实也是来学习的,和茶农们聊天,我同样可以学到许多知识。”陈宗懋谦虚地说。他建议茶农同样要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政府部门还可以举办培训班,提高茶农素质,“这样才能提高茶叶品质,不至于走入茶叶产量高、产值却不高的怪圈。”
■生产大众茶是社会责任
“高山茶园怎么管理,平地茶园怎么管理,水稻茶园如何管理?都有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手段。赣南多山,针对不同地理位置的茶园,要有不同的管理模式。”陈宗懋表示,上犹县乃至赣南都应加强茶产业标准化管理。在管理好茶园的基础上着重选好茶叶品种,不必一味求产量,而应大力发展名优茶,同时兼顾大众茶。
虽然陈宗懋介绍了浙江一些地方做名优茶、只采一季茶叶的模式,但他表示赣南不必亦步亦趋学其经验,“赣南茶农可以采摘不同时期的茶叶,实现茶叶价值最大化。”陈宗懋院士表示,“春天可以采摘茶叶新芽做名优茶;五月份左右,可以采摘二三芽,做中档偏上的茶;到五月底的时候,可以采摘一些大众茶。这既让茶农获得实惠,也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可以喝上平价茶。”陈宗懋坦言,作为普通消费者,他能接受的茶叶价位在200元以下,以己度人,他相信百姓同样希望市场不缺大众茶,而不希望茶叶变成奢侈品。为此,陈宗懋每每和茶叶加工企业交流时,都会呼吁他们别把心思一味放在名优茶上,不要忘了生产大众茶。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去一家茶叶加工企业调研,企业老板告诉他,该企业年年都会不赢利甚至亏本生产一些大众茶。陈宗懋非常开心,他婉言谢绝了该老板请他品尝名优茶的好意,并提出要尝尝大众茶。“院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责任。作为科学家,我不仅要研究茶产业的发展难题,还要为茶产业服务,让茶农、茶企业和消费者同时得到实惠。而这,要通过科学家与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陈宗懋认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实事,只不过是尽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因此,他希望赣南在发展培育出更多名优茶的同时,还要时时兼顾生产大众茶,这是茶加工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会一直关心上犹茶产业发展”
“这次到上犹参观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院士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什么都知道,比如上犹和赣南其他地方我就不是很了解。我会通过和大家讨论并相互学习,为我将来更好地进行科学普及打下更深的基础。”陈宗懋说。
陈宗懋表示,自己会持续关心上犹县的茶产业发展,而且欢迎茶农们打电话或到杭州找他交流或咨询。但他仍不断强调,自己不是万能的,有些方面不如自己的同事了解。陈宗懋谦虚的态度、严谨的科研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也有人好奇地想知道,“茶院士”一天喝几杯茶呢?他笑着说,喝茶有益健康毫无疑问。他以前一天要泡5次茶,目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天泡上4次茶。如今他年近八旬仍耳聪目明,这与他良好的饮茶习惯不无关系。陈宗懋3岁开始喝茶,17岁报考复旦大学医学院时,因站错报名队伍成为农学院的学生,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一心沉浸在茶的世界中。在家中,陈宗懋有闲时同样会教家人品茶、喝茶,但他的子女后代虽然爱茶,却没有接班研究茶叶的打算,对此,陈宗懋并不遗憾,“我有我的选择,孩子同样有孩子的选择,我尊重他们的选择。而我同样相信,中国茶业界永远不会缺少人才,中国的茶叶产业发展脚步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