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产业信息网2月4日讯 据铜仁日报报道:走进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农、茶事、茶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近年来,该县按照人均一亩茶园的目标,坚持以“四个选好”“四个转变”为抓手,强势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
目前,印江有茶园32万亩,投产茶园16万亩,获有机认证茶园5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13.48万亩。全县种茶农户6.6万多户,生产加工企业168家,茶青交易市场17个。2014年,茶叶总产量7360吨,产值达到8.63亿元。
从荒山荒坡向旱田熟土转变
日前,在杉树乡联营村黄家坪的一大片成块成块的田地里,县、乡茶叶技术干部正忙着给群众指导茶叶种植。
联营村支书胡德文介绍,与往年不同的是,这里的群众除了种茶兴致高昂,还舍得把好田好土用来种茶。
是什么原因让群众乐意把好田好土用来发展茶叶呢?茶农唐祥龙说,发展茶叶比种农作物赚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加工厂就在家门口……胡德文说,为了发动群众用好田好土种茶,村里主要是和群众算好经济账,算清一亩茶叶的收入和一亩地种植苞谷、红薯、谷子的收入,这样一来,群众就有了“定心丸”。
“关键是群众用好田好土种茶尝到甜头了!我们不是所有区域、地块都适合种茶,也不是所有农户都有能力发展茶叶,选好茶叶品种是关键,要结合当地的气候。”该县茶业局局长田儒康说。
从粮烟茶向茶蔬间作转变
冬日,笼罩在雾气里的新业乡落坳村,寒气逼人。看着新鲜白嫩的萝卜,任翠桃一家人乐得不可开交,他家在幼龄茶园里套种的萝卜多收入2000多元。
据该村支部书记吴启荣介绍,落坳村共有幼龄茶园1000多亩,和任翠桃家一样在幼龄茶园中套种蔬菜增加收入的还有100多户。把好田好土种茶后,村里就积极引导群众在幼龄茶园里套种蔬菜,稳定收入。
70岁的张永安是天堂镇明光村村民,近年来种植了7亩茶园,去年还在茶园里养了180只鸡。土鸡变身“除草工”和“施肥员”,茶园管护也轻松了很多,经济效益也愈发明显,张永安家每年的收入都有3万多元。
印江茶业局局长田儒康介绍,种植茶叶最快都要两年见效,为了确保茶农在茶叶见效前的收入稳定,近年印江积极采取“茶蔬套作”“茶下养殖”等模式,在幼龄茶园中规模化套种蔬菜增加收入。
“以前,在茶叶地里套种玉米、烤烟对茶叶生长不利,主要是抢水分、抢肥料、遮光。”田儒康说,套种的目的是增加收入,关键是促进管护,规范化套种能让茶园保湿遮阴控草,达到以短养长、促进管理、稳定收入的作用。同时,在成龄茶园中发展蛋鸡养殖,能为茶园增肥控草,有利于建成有机茶园。
从布局分散向集中连片转变
“现在,我不用担心茶叶管理没有劳力了,春天在基地上采摘茶叶每天也有100多元。”田儒秀是朗溪镇甘龙村茶叶大户,她把自家的茶园入股到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就成了基地上的一名固定工人,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朗溪镇甘龙村242户群众发展茶叶800余亩。2012年,该村决定引进梵净山宏源茶业有限公司,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户把茶园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
企业的带动,让朗溪镇甘龙村迎来了茶叶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如今,甘龙村通过公司引领,全村800亩茶叶见效了。
今年公司还新植了500亩茶叶。
该公司负责人王飞介绍,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茶园、加工茶叶,能更好地对现有的茶叶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发挥经济效益;更好地打造品牌、提升品质、对接市场。
以建设生态茶叶示范园区为抓手,积极引进企业带动群众规模化发展茶叶是印江县打造茶叶发展升级版的一个举措。近年来,印江县按照产业化扶贫的要求,成功引进贵州绿野5000吨茶叶精制加工企业、江苏润众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茶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在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上给予倾斜,有效推动茶叶集中连片发展。
目前,该县17个乡镇217个村1305个组6.6万户村民种茶,38个村成为茶叶专业村。2014年专业村人均茶叶产值增收达到2600元以上。
从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
“我们村的茶叶种植不打农药,保证了绿茶产品天然、有机。”明光村村支部书记罗时军说,仅茶叶种植一项就保证了每个村民每年至少有4000元收入。
近年来,印江县立足绿色、生态建设茶叶基地,将茶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使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该县依托梵净山独特的旅游资源,将生态茶园建设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既得了经济效益、又得了景观效益。将茶产品与旅游商品开发结合起来,在茶产品包装、营销上融入梵净山旅游元素,在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中同步推介茶叶产品。将茶文化与书法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茶园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让游客随处可饮茶、随处可买茶、随处可观景。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着力构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印江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宜茶则茶的原则,将茶园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与土地开发、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仅茶园就为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个百分点,打造了“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绿茶”等茶品牌,先后入选“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左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