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市茶业界人士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坦洋工夫”作为中国唯一的红茶品牌入选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和“指定用茶”,将进一步推动“坦洋工夫”提升国际影响力。
位于福安市西北部、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东南麓的坦洋村,是“坦洋工夫”的发祥地。近日,中新社记者驱车来到坦洋村,村口矗立着巍峨大气的“历史文化名村”牌坊,千米长街整洁宽敞,大红灯笼高挂,四周都是绿油油的茶山,穿村而过的坦洋溪溪水清澈见底。
行走在村中,街边的茶行一字排开,村中随处可以看到分拣茶梗的村民。47岁的赖秀银正捧着装满茶叶的竹筛,端坐在家门口的木凳前,在她身旁,丈夫也在忙碌着打整茶叶。
“我们坦洋整个村的人都是种茶叶的,坦洋的土壤比较肥沃,它生产出来的茶泡后甘甜,味道也会很纯。”赖秀银称,随着“坦洋工夫”的兴起,这几年她和丈夫承包了10亩茶山,收成也好,收入比去年多了一两万元人民币。
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历史上曾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辉煌。相传,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饮品之一。
“从国外寄到坦洋村的信件,地址栏只需写上‘中国坦洋’,便能准备无误地送到收信人的手中。”坦洋人对此津津乐道。然而,在抗日战争年代,海路中断,贸易受阻,“坦洋工夫”逐渐走向没落。
2006年起,在当地政府和茶界人士的推动下,“坦洋工夫”逐渐复兴。作为“坦洋工夫”创始人之一的施光凌传人施元辉,2010年回乡在坦洋村投资建设“坦洋丰泰隆茶文化庄园”,至今已投资千万元人民币,系当地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
“历史上,‘坦洋工夫’就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出海外的,现在,国家开启‘一带一路’建设,等于开通了中国红茶走向世界的大通道。”施元辉对记者说。
近几年,“坦洋工夫”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相继获得“中国申奥第一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字号名片;2013年时隔近百年之后,再次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红茶国际金奖单位;2015年代表中国茶叶出征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
施元辉称,相信“一带一路”建设会给“坦洋工夫”带来新的机遇,茶企也应沉下心来,抓好红茶品质,踏踏实实做茶,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屹立不倒。
“一带一路”建设开启的不仅仅是“坦洋工夫”的新征程和新机遇,同时也成为宁德市(俗称“闽东”)茶企出口的新引擎,1-4月宁德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及其制品567.68吨、1950.39万美元,分别增长30.62%、101.50%。
宁德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融入“一带一路”为宁德茶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出口企业愈加注重产品推介,通过参加国际性的茶博会、交易会,加强与境内外客商交流沟通,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