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君子爱茶喝之有道
前些日子,连夜的风雪将京城街头许多树木压折,春天开始向人们显示它的威风了。气象专家说,今年春天不再是那些个温温吞吞的暖春了,而是我们阔别已久的寒春。它威风凛凛的开幕式,似乎就是为了让你明白气象专家确实没有骗我们。北京好就好在四季分明,春天自然就该有春天的样子,无论衣食住行。马路边上的春储大白菜已经摆上了,火锅店里的生意也见好了;水汽氤氲,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似乎都因此模糊了。寒冷使我们彼此聚得紧了,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容易掏心窝子的季节,见了朋友就想说说心里话,就像诗里说得那样,“……”。诗人说的是酒,但关于酒的多少我们总是很难把握,很容易挺好的一次谈心就变成了酒后的疯言疯语,相比之下同样是红泥小炉,三两知己在一起喝喝茶,既显得风雅又不容易说错话。诗人黄庭坚说:“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喝茶是一件风雅之事,无论你喝的是廉价的“高沫”还是上好的龙井,讲究都多了去了。陆羽在《茶经》里说:“茶,南方之嘉木也。”是说茶是有灵性的,吸收了生长地的水与土,依着茶树自己的性子成长,在锅里经由金火锻炼,变成一片片茶叶。那么,茶要能饮用,得有水来相扶持。古代嗜茶的文人,十分重视烹茶时所使用的水,陆羽说: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再其次是井水。唐代诗人的名句如:“茶待远山泉”、“融雪煮香茗”、“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佳”、“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等等,都写出水对于茶的重要。没有适当的泉水,茶叶的味道就不能充分释放,好茶再好,也无法孤芳自藏。得了好的泉水,还得有适当的方法才能泡成茶汤,才能饮用。
唐代苏?撰写的《十六汤品》,说明了将沸水煮成茶汤时的一些秘要。例如:微沸之水谓之“婴儿汤”、十沸之水谓之“白发汤”、注水时不通顺谓之“断脉汤”、注水过猛过多谓之“大状汤”、以污秽之木烧煮之水冲茶谓之“小人汤”、竹条败叶燃虚薄之火谓之“贼汤”,以上都不是好的茶汤。只有汤水纯一无偏,到达如老子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的境界时,才能泡出好的茶汤。这做茶也和做人一样,能得泉水之助,方为佳茗;能得善火,以成良汤。如果茶叶自以为蕴含五行之胜,不能与水火为友,则佳茗难成。
今天的茶馆里,泉水自然是无处可求了,电炉也代替了嘉木,所以今天的茶馆再也煮不出当年的好茶了,在今天的茶馆里喝茶就变得更加形式主义。不过,现在的人们去茶馆喝茶还是要比当初的人们单纯多了,春天也的确是个喝茶的好季节,不妨挑个茶馆就去喝茶。
茶如道:独自品茗心静如水
酒奔放、浓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转,凝重深厚。
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历史沧桑。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还要有一份洒脱,“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日本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茶道”,但有“茶艺”。道可道,非常道。而“艺”是大众文化,既可意会,又能言传,不需技巧、不溯渊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这或许也是一种禅意。可以在喧哗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几人对坐,高谈阔论,古今付之于笑谈;可以两人相对,或轻言细语,或不致一词而心有灵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独自品茗,茶洗尘埃,不觉心静如水,物我两忘。
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雨露,透过城聊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限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致萦绕于怀。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变幻,深浅纷呈。鹅黄清澈,淡雅素净,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