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康:茶业大时代已来临,如何把握
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中国茶业商学院发起人之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士康对此很有发言权。他曾经倡导并提出了茶的“全价利用,跨界发展”新理念,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同。张士康在成立大会现场致辞中解惑了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今天为何而来?我们因为这个刚刚筹建的新平台而聚集在一起,体现了茶界的思路和担当,可以说是为了茶产业的未来而来。
第二为什么要做中国茶业商学院。从资本流向、文化兴国、实体经济、生态文明、大健康红利时代和万亿茶产业转型升级等六个宏观方面看,中国茶产业正处于绝好的时代,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让茶界纠结的时代:茶产业分工不清晰;山头主义、区域主义、品类主义林立,很多业内人士在做自恋、自闭和自娱自乐的工作;品牌张力不足,还不足以真正走出国门;茶行业还是一个低绩效的行业。而这些恰恰是今天成立中国茶业商学院需要解决的难题和我们的工作机会。
第三为什么在湖南建立中国茶业商学院。一是湖南有国内运作茶叶产业的成功的经验和产业实践;二是湖南是一个输出革命的地方,敢想敢干,敢作敢为;三是因为湖南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张士康最后对中国茶业商学院提出了期许和诉求:要求中国茶业商学院做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做高效的资源耦合的工作,培育能站在行业高度,整合行业资源、包容天下,站在中国茶叶顶层来思考中国茶叶的行业经营家;要培育跨域品牌,让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要培育行业高绩效的企业,打造百亿企业,千亿市值。
张士康在致辞中强调,中国茶业商学院的定位是不与企业争利,不与科学家争名,不与政府分权,而是汇集更多资源来静静的思考我们的行业何去何从。我们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来完成我们的茶叶梦。
刘仲华:历史赋予了中国茶业商学院责任使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茶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早在十年前的2005年,中国就已经占据了世界第一茶国大国的位置。
然而,我国的茶产业分布在140多个地、州、市,1200余个产茶县,11000多个乡镇,11万多家生产企业,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茶业大而不强,在过度的多元化、差异化经营背景下,茶叶企业数量多、单一企业规模小,品种品类多,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数量少。
产业化、商业化、品牌化、专业化被认为是中国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仲华教授在现场发言指出:
“长期以来,我国茶学高等教育侧重生产技术环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淡化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论教育和实操训练,造成了‘会做好茶的人不少,能卖好茶的人太少’的行业人才格局。而中国茶业商学院的成立就是为了用这个平台集聚最优质的跨界资源,提供全行业的解决方案,为中国茶行业培养新时代的各类型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梯队。”
“我们将通过开放办学模式,打破茶企、茶类、茶区、产业链、茶行业的围栏,通过务实教育方式,尊重行业特色、茶产业现状和茶企业特点。‘邮局不努力,成就了顺丰;银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宝;通讯不努力,成就了微信;商场不努力,成就了淘宝。’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改变一切产业,茶产业也不例外。因此,中国茶业商学院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产业深度、商业高度和社会责任感的茶业领导者。”
“中国茶业商学院的成立是我们中国茶界的一件喜事大事,标志之事,创新之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与中国茶业商学院为开展多方面合作,大力提升中国茶业商学院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立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国茶业商学院成立的意义与产生的积极作用。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梁尔源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中国茶业商学院坚守服务茶产业、茶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茶叶,服务茶叶,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茶产业发展的方向,茶学研紧密结合,努力为中国茶产业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衷心祝愿中国茶业商学院繁荣发展。
成立大会上,中国国画书法学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沈乐平委托杭州艺韵茶业公司董事长李光华赠与中国茶业商学院书法作品两幅。中国茶业商学院与湖北陆羽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定向培养协议》。
沈立江、梁尔源、王柯敏、杨治平、黄明开、卢向阳、张士康、蔡军、焦家良、曹文成、刘仲华、梅宇共同为中国茶业商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