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雅安茶  博览会  云南  茶业金融  武夷茶文化  茶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碧水丹山晚甘侯——武夷山茶博物馆印象

   2013-05-18 中国网1690
核心提示: 一座山,滋养着一脉生命的延续;一杯茶,叩问出一段文化的渊源。茶香四起时,总会不由得想去探寻这段茶文化。  崇阳溪畔、面

 一座山,滋养着一脉生命的延续;一杯茶,叩问出一段文化的渊源。茶香四起时,总会不由得想去探寻这段茶文化。

  崇阳溪畔、面朝大王峰的武夷山茶博物馆是一处中式园林景观建筑,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陈列品、图片了解茶文化,还可以观看神奇的360度现代全息影像和动画,开始一段惊心动魄的时空穿梭之旅,身临其境追溯武夷山茶悠久的历史文化。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自古就以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据统计,这里叫得出名字的茶叶就有300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武夷山何时有茶?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我国茶叶在公元2世纪时由西南向东南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赠送武夷岩茶时在随附的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晚甘”,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晚甘侯”便成为武夷茶的代名词,而这一称呼,与周敦颐把莲花称为“花之君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跟随影片穿梭在这空幽深谷中,一步一景,时时有清风徐来,溪流潺潺,花香四溢,占尽武夷山最好风光。抬眼望去,映入眼幕的那6株大红袍母树正在风中摇曳。茶树并不高大,却有300多年树龄,其中自有各种传说。如此之地,似天地为大红袍精心打造的一座高雅茶舍。

  还没有完全从这传奇般的历史中回过神来,展馆二楼“茶和天下”4个字让人心里顿时升腾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武夷茶蕴和育静的秉性,与儒释道三教形成了不谋而合的共鸣。武夷岩茶,不仅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合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杯中观天地、壶里有乾坤”。一个“和”字既是茶的内涵,更是人的感悟。

  茶因其味、其生长环境、其制作过程,一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展馆二楼则通过传统的展览手法向参观者讲述着武夷山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茶俗茶艺等。

  茶圣陆羽的《茶经》上曾经有这样的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境内群山环抱,不仅土层深厚,而且多为风化岩残土,这正符合上者生烂石的条件,可以说,武夷山特殊的土壤结构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营养元素。

  但是,要想茶叶的味道好,光有自然条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武夷山人工艺独特的制作技巧。岩茶的做法,兼备了红茶与绿茶的制作技艺,包括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敛、炭焙等10多道工序,是所有茶类中工序最多、也最为复杂的。武夷岩茶每年只采春茶。俗话说,“三天是茶,三天是草”,一到谷雨前后,武夷山的茶农们就要时刻注意着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不同品种的采摘时间。

  “要想做好茶,得靠天地人”,这也是武夷山茶人口口相传的经验,只有天、地、人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做出最好的茶叶。2006年,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已经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代表中国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有惊世骇俗的文化珍宝,没有价值连城的文房墨宝,武夷山茶博物馆用小小的茶叶记录着、讲述着武夷山茶和它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武夷山人与茶之间的感情更似朋友,无论是做茶还是品茶,都有着自己独到而特别的理解。



(原标题:武夷山茶博物馆:碧水丹山晚甘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