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产业信息网3月30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本报主办的“两岸斗茶”平台为卖茶和买茶人提供了参照标准。
对于“真假茶叶”事件,争论方各执一词,至今尚无定论。近些年,从专业茶友圈到普通消费者市场,频频曝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乱象,说到底其根源在于对茶叶真假、价值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对此业内认为,正在不断完善优化的行业标准将改变这一现象。
1
乌龙茶已结束“无国标可依”现状
在农残、重金属检测上,不仅乌龙系列,绿茶、花茶、台地普洱茶都曾“中枪”.
资深茶客林先生说,很多铁观音茶叶包装上标有“特级”、“高级”等字眼。同时,还有部分茶叶销售者为了抬高价钱而随意将茶叶贴上“特级”标签。早在2014年6月22日,共21项茶叶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和《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等两项国家标准最受业界关注。
新国标结束乌龙茶“无国标可依”的现状,消费者可根据标识判断品质。两岸斗茶组委会审评专家陈荔银说,一个等级的乌龙茶,外形、颜色、香气等感官指标,以及理化指标和质量安全指标,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规范。这对规范乌龙茶市场秩序和促进乌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厦门茶叶协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茶叶很多标准还在商榷,行业标准是不断完善优化的。乌龙茶新国标的实施,将有利于企业从产品上对质量进行把控。而铁观音分级的规定,必然带来价格梯次的明朗,可以按等级标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可以根据乌龙茶产品上的标识来判断茶叶品质。
2
稀土限量或在新国标中取消
有消息称,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取消茶叶稀土限量指标。业内人士表示,无稀土限量指标的新国标最快将在4月出台,这对5月将进入茶季的安溪来说是好消息。
此前闽产茶叶屡陷“稀土门”,国内销售也受到影响。安溪茶叶界人士称,近两年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茶叶稀土的抽查力度,使得茶叶稀土超标事件频频发生。而这些事件给闽部分茶叶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也给乌龙茶、黑茶产业造成不小冲击,甚至给整个茶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2015年12月28日,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分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取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稀土限量。
2016年2月24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膳食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项目技术报告——这标志着茶叶中稀土元素限量标准有望撤销,对茶叶产业是一个大好消息。
链接
两岸斗茶评判标准
已成茶行业风向标
抛开贸易壁垒的因素,国外进口茶叶时,从来不像国内公司收茶那样,凭的完全是玄之又玄的“喝、闻、查、看”,而是直接要"茶叶农产品的农药检测报告"和"重金属含量检测报告"。不仅这两个报告是必须看的,还要求必须是全球具有同步检测能力的30多家检测机构的报告。
因此很多消费者认为,喝出口茶,尤其是出口到欧盟、日本的茶,还是比较放心的。对于国内茶行业来说,目前急需的是行业自律。在本报已举办十年的两岸斗茶争霸赛中,茶样的品质安全是参赛准入门槛。据两岸斗茶组委会负责人介绍说,在进行初赛之前,主办方都会先将茶样达到专业机构进行农残检测,检测合格的才能进入初赛环节。
厦门茶叶协会会长、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说,两岸斗茶为世界各地茶商搭建一个平台,如台湾茶农想卖茶到东南亚,他到厦门来就可以了。两岸斗茶还为消费者增加选择的空间,给卖茶和买茶人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王贵卿说,通过两岸斗茶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好茶,好茶大致的价位,从而明白消费,放心消费,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