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雅安茶  博览会  云南  茶业金融  武夷茶文化  茶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向传统“找茬”和“找茶”

   2016-10-15 福建日报840
核心提示:支提茶,为宁德蕉城区支提山脉所产茶叶,为蕉城名茶天山绿茶的前身,明代曾与闽北武夷茶、福州鼓山半岩茶、泉州清源茶等相媲美。

支提茶,为宁德蕉城区支提山脉所产茶叶,为蕉城名茶“天山绿茶”的前身,明代曾与闽北武夷茶、福州鼓山半岩茶、泉州清源茶等相媲美。由于种种原因,支提茶沉寂近百年,直至近些年,才在当地的推动下逐渐复兴。

支提茶的复兴,也有不断继承、推广、创新的茶企的功劳。福建省思源茶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一。

“早茶”——源起支提

支提山自然条件优越,素来产好茶。1996年,郑其英来到山下,承包九都茶站,向当地茶农收购支提茶,销往各地。

“高山云雾出好茶”,可那时,支提山一带大反其道,以山脚下的茶叶最为畅销,这是为何?

原来,支提素以明前茶闻名。由于海拔低,支提明前茶早在3月初就有了,在全国范围内都属较早。虽然品质不如支提高山的好,但很受青睐,一公斤茶青可卖到六七十元。

如其他茶农一般,他靠着这些“早茶”,完成了原始积累。

可在这繁华的背后,他却看出异象——由于缺乏品牌,外人大多只知支提明前茶,而不知支提茶。虽然茶叶畅销,却要将利润大头让给别人,甚至被茶商挂上其他茶的名头销售。

眼瞅着别人一公斤茶卖到大几百元上千元,而自己只能靠卖茶青,他不甘心。2004年,他成立福建省思源茶业有限公司,注册“宁思源”商标,开始制作精制支提茶,打造品牌。

“找茬”——大胆转型

郑其英说,经营品牌,须有自己的工艺,要大胆向传统“找茬”——传统制茶,大都凭人工;而在现代,茶叶制作机械化,工艺须随之改进。

由于发展缓慢和意识缺乏,支提一带的精制茶并不多。要学习机械化制茶工艺,他只能向外走。苏州、北京、重庆……哪有好茶,他就往哪跑。

单就凉青而言,传统工艺只是简单通过鼓风机冷却,往往表面凉了,内部仍是热的。久了,茶叶就会变黄。学习中,他掌握一种更为先进的冷却方式——将茶叶装进滚筒,用鼓风机在底下吹。茶叶在滚筒内不断翻滚,热量均匀外散,实现充分冷却。

“只有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改进工艺,才能立足。”正是对传统的不断“找茬”,他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年产绿茶20吨。

本应就此高枕无忧,可他又不安分起来。为何?这几年,绿茶价格波动很大。

他将目光转向红茶。可支提一带素以绿茶为主,做红茶可是新鲜事。慎重考虑后,他决定又一次向传统“找茬”!

他一方面不断调查市场,了解顾客对红茶的需求,另一方面向重庆茶研所学习红茶制作工艺,不断尝试、改进。

他的红茶越做越好,思源茶业成了支提乃至蕉城红茶制作的先驱。“宁思源”旗下的天山红茶曾连续三年笑傲全国红茶,斩获“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茶王”称号。

2010年,他又开始用夏暑茶制作白茶,完善产品组合,实现不同季节加工不同茶类。

“找茶”——回归传统

郑其英发现,光向传统“找茬”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又向传统“找茶”。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他重拾支提“高山出好茶”的理念,逐步在支提山脉华镜、赖岭等海拔五六百米的高山上经营茶园,还原最为精致的支提茶。

近些年,蕉城大力发展茶业,在支提茶的基础上,打造“天山绿茶”等区域公共品牌。

他是这么考虑的,一方面,“天山绿茶”有其自然优势和文化底蕴,可为自己的茶叶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结合地方规划,乘着政策东风,发展更为顺势。于是,他果断地向蕉城茶叶协会申请授权使用“天山绿茶”公共品牌。

如今,他已拥有茶叶基地1000余亩,年生产“宁思源”牌各种茶类1000余吨。上半年,产值逾1000万元。

随着霍童溪旅游热,他又开始打造“霍童溪”茶叶品牌,希望借势再火一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