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茶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 专家建言产区走品牌化、专业化路子
江用文在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演讲
每经记者 靳水平 宜宾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作为茶产业生产和消费的世界第一大国,中国茶产业发展至今,不仅是历史的积淀,伴随产业发展产生的相关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消费升级的影响,茶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变化。
“茶产业产能过剩、劳动力不足、茶农和茶企的安全意识不强,这些是茶叶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3月17日,在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如是说道。随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江用文表示,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树立优势品牌,同时,要按照全国茶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引导茶产业向优势区域靠拢,着力支持和提升茶叶优势产区,促进茶叶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
茶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为255万吨,较上年增产6%。据中国产业流通协会报道,2017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190万吨,增长4.4%。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始终低于产量增长,茶叶库存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茶叶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江用文在此次宜宾国际茶叶年会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茶叶产业规模的势头还将继续,产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茶叶消费增长速度低于产能增长,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矛盾加大。
“2018年茶园面积仍会增加,预计达到310万公顷,采摘面积超过254万公顷,同比增加5%以上,预计2018年茶叶总产量有望达到270万吨。茶叶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茶园弃采与新建并存,一部分地区将继续开发新茶园,一部分地区茶园将被荒弃。”江用文表示。
为此,江用文建议,要加强茶叶的专业化和品牌化打造。鼓励企业融合重组,扶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品牌,不断提高品牌企业的市场地位,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茶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展茶叶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除了产能过剩外,实际上近几年茶产业劳动力不足和安全问题也颇受关注。一位与会的宜宾本地茶企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是茶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会上,江用文用数据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2017年全国采茶工的工资同比上涨4.94%,约为117元/天,采摘工的紧缺问题更加突出,继续制约产业的发展。
此外,茶产业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备受重视。“茶农、茶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影响质量安全的隐患仍然存在,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农残超标时有发生。极少数茶企在生产过程中掺杂、掺假,违规添加禁用的化学物质。”江用文说道。
江用文建议,强化茶农、茶企的绿色安全生产理念,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和提升加工技术,构建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确保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
建言地方茶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作为此次国际茶叶年会举办地的宜宾市,有着3000多年的种茶史。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宜宾茶园总面积达110万亩,干茶总产量达6.33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132.58亿元,实现茶叶出口1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5%,居四川省第三位。目前宜宾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达29家,茶农专业合作社达151个。
上述茶企代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一年营业额大概有五六千万元,但是净利润并不高,主要原因就在于产品面向低端市场,加之劳动力成本增加所致。
宜宾也是中国的早茶之乡。宜宾常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即可采摘独芽茶,也因此,宜宾成为四季分明茶叶主产区中唯一能够在1月底至2月底,批量提供早春绿茶的地区。
谈到宜宾茶业发展,江用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宜宾早茶是宜宾茶一个重要特色,但不是唯一特色,早茶既有优势,也有局限。一旦其他产区产茶以后,早茶的优势就削弱了。宜宾的茶还是要以优质化、特色化为目标,这是宜宾茶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江用文还建议,宜宾茶业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培育龙头企业:一方面鼓励公司加合作社和农村模式;另一方面要探索专业化发展,通过专业化组织,提高茶叶专业化水平和茶农专业技能。
江用文最后指出,对于宜宾茶业来说,扶持品牌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坚持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不能只重视公共品牌,忽视企业品牌,另外要树立不超过三项拳头产品,因为竞争力和核心产品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核心产品不被市场认可,可能会削弱品牌形象。”江用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