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雅安茶  博览会  云南  茶业金融  武夷茶文化  茶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市场化——中国茶产业现代化必由之路

   2018-03-19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1460
核心提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文件还指出,目前,乡村发展仍存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茶产业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经营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整体上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然而,茶产业发展所呈现的阶段性矛盾与问题仍然存在,且严重影响茶产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如传统的以不断追求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建茶园面积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高质量、高效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矛盾;茶产业新供给滞后于新市场新需求的矛盾;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趋势与市场本土化趋势日益强化的矛盾;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与生产的单一性供给的矛盾……
 
  从生产导向转为市场导向
 
  如何推动传统茶产业向现代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的茶产业发展与繁荣?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现代茶产业是生态友好型茶业,是以全球化与生活化为特征的茶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茶业,是现代科技武装的茶业,是多业、多元融合创新的集群性茶业,是高质量与高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茶业,是具有综合产业竞争力的茶业,是茶农、茶企、茶消费者、茶区政府利益协调发展的新茶业。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由生产导向性传统茶业向市场导向性现代茶业转型,是推动我国茶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也是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目前,我国茶产业从本质上看是政府主导的生产导向型茶产业。各项补贴推动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政府与企业的双重推动,促使茶园基地越建越多,厂房越建越大,茶产品越来越高档,茶品牌日益地方化与企业化,茶艺表演愈益精湛。各茶产区、茶生产基地发展有增无减,茶龙头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由于茶种质资源性状相近、加工技术工艺大同小异,品种同质、生产同质、产品同质、市场同质,导致茶产业效益普遍低下,远离生活的非市场之势正在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滞阻。加快推进茶业市场化,已经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茶业界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市场化?
 
  以“两化”推进市场化。“两化”即全球化,生活化。面向全球市场推进全球化,面向大众生活推进茶产业生活化,将茶回归大众生活本源。按照不同时间市场、区域市场、人群市场的消费行为制定市场方案,从事产品研发,创新运营模式,提供市场服务。
 
  以“两看”引领未来市场创新。“两看”就是要看世界,看未来,跳出本土,面向未来。主动参与全球茶业市场竞争,以全球化的市场推动茶业发展。把握不同消费者的未来需求,以未来需求引领茶业创新,以创新成果服务市场需求。
 
  新需求催生新型茶产业
 
  创建智能茶业,加快应用智能技术变革传统茶产业,重塑供应链是茶业现代化紧迫的战略任务。我国传统茶业正面临两大历史性挑战:一是劳工的长期短缺以及传统茶叶加工技术的传承断代;二是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原产地化加快。
 
  如何解决茶业发展的现代化难题?关键是加快推动传统人工型茶业向智能型茶业的转型,创建面向全球化、面向未来生活的现代新型茶产业。重点抓好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原料、半成品与成品的分拣、全流程加工、包装的智能化。创建智能化的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供给体系与智能化市场,做好面向市场多元需求的相匹配的智能化创新,推进茶产业与社会生活智能互通融合,以适应茶市场的区域化、原产地化、个性化及综合功能的新需求,推动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分类方法,创建面向市场需求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新类别。茶的分类应该有利于茶产业的创新,以科学分类促进茶产业整体发展。然而,我国茶的传统分类是以生产或者是加工工艺为依据来进行的,也就是以“发酵”为依据来进行分类的,分为绿茶、红茶、黑茶等八大茶类。长期以来,以“发酵”为依据的分类方法,不断引导茶人以生产为导向,围绕“发酵”等工艺来展开,注重茶外形变化的重复性创新。其创新动力不是源于市场需求,而是茶人相互间的产品欣赏。在扁、条、圆、针、螺等外形上求完美。所以,不论产区销区,各种比赛层出不穷。实践证明,以“发酵”等工艺为主体的分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整体创新,进而制约茶产业的现代化。
 
  从茶的发现来看,茶是人的生活品,茶的本质是人类健康的自然赐品。要促进茶业的现代化,必须推进茶产业向茶本源的回归,面向生活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引导茶产业向健康产业的发展延伸。创新茶业分类,跳出传统“发酵”单一分类依据,面向市场需求,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创建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新类别。近几年,养生茶、水果味茶等茶门类的快速发展,正在分食传统茶市场,可以预见,这些新型茶类将成为新型茶产业门类,引领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大众对茶产业需求的功能化、综合化、个性化、体验化及精神满足需求的增强,茶产业的整体创新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养生茶的发展,推动功能性植物与传统中草药饮品化发展,进而实现中国养生茶形成全球新的茶业优势。茶原料中功能成分相关产业的广泛应用,将推动茶成分与其他产业元素相结合,创新新型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创意茶的发展,将推进茶产业多功能化延展与多业融合创新,形成面向新市场需求的新型茶服务产业。
 
  茶业亟须多维度创新
 
  我国茶业的整体创新要注重以下环节:
 
  创建新市场创新市场的核心是构建新型茶产业的供求关系。市场创新要在3个层面上展开:一是构建大数据茶市场体系。面向全球市场和区域市场,依据一个区域的消费数据,建立时间市场、人群市场、区域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以智能化的茶产业构建起快速反应、高效配送、需求预测,满足与引领市场相结合的产业机制。二是推动销地市场与产地市场一体化。通过创建产地销售平台,组织消费者参与基地建设,引进海外茶商参与茶基地建设来实现销地与产地市场融合一体。三是产业供应链主体角色功能相互融合。推动传统销地市场形态向产业与销地、有形与网络市场相互融合发展转型。
 
  除此之外,建设全球性的茶业龙头市场,是中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掌控全球茶产业资源,引领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坚持“三个面向”与“三大对接”,面向与对接全球茶产业发展经营主体、管理机构和组织、区域市场的消费主体。创新市场功能,推动服务创新,以服务创新推动全球开放。确定市场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以帮助解决服务对象困难为手段,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向全球开放中国市场,实行“大进大出”,以中国市场的开放,推动全球茶市场的协作,促进全球各市场的功能协调发展,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构建支撑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茶业运营的全产业经营需要,开展金融创新服务,创建跨区、跨境物流及外汇结算代理平台,引进国际物流代理服务。创新政府公共政策服务机制,强化便利、快捷、安全的通关服务。
 
  做好产品创新产品创新的核心是面向市场需求。比如,在中国茶全球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生产性的需求市场,也就是提升生产加工能力的技术与装备需求,茶及其关联性终端产品的需求市场以及茶文化传播及市场运营的需求市场。经营这3类市场,关键是要创新与此相关的3类产品。终端产品创新、技术与装备创新、服务产品的创新,三者的有机结合能推动茶产业产品体系的创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迭式产品研发策略实现了产品试销、销售、修正、淘汰与研发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推动产品创新可持续发展。在当代,面对市场变化,推动单个产品创新与多个产品组合创新的结合,对满足主体多元的时尚化需求具有时代意义。
 
  做好新业态创新业态是一个产业服务方式与服务功能的表现形式。茶的新业态是茶产业服务方式的现代化与满足新市场需求的统一。目前主要有,一是智能茶业。以茶业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以现代智能茶业制造基地为基础,构建起的面向市场需求的引领性茶业。二是茶业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互联网+茶业,创新交易、销售、消费方式,形成茶电商,与微信的结合,形成茶微电商。三是科技型茶业。通过不断推动茶的科技创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创建起科技型茶产业,如茶与医药、茶与食品、茶与印染的结合,实现了茶在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四是茶园的生态休闲功能,推动茶旅融合,创造新型茶业。
 
  做好新产业创新“市场需求、产品形态、资源创新”是决定新型产业创新的三大要素。中国茶新产业的创新,其动力来源于服务对象需求内容与需求方式的变化,立足的是产业资源的创新,实现形式是产品的不断创新为社会提供的有效服务。中国茶新产业的创新有3条主要途径:一是横向拓展。茶的吃、喝、用、玩、饰的功能化拓展,衍生出相应的产业,通过产品创新,为社会提供服务。二是纵向深化。茶成分的功能化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源化转换,不断创造科技性茶产业,通过特定功能与相关资源的融合,创造新型产业,如茶的生态功能所创造的茶旅游产业。三是功能延展与配套创新。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永恒主题,以不断适应与引领市场的发展,要求多产业创新支撑自身发展,从而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如茶装备、茶包装、茶器具产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茶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区域化是茶业未来发展趋势
 
  夯实茶农地位,构建利益链接机制,建立茶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茶产地,茶农在茶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容易被忽视。茶叶企业将企业经营实力与茶园面积混为一谈,认为茶厂没有茶园,就没有实力,茶园越大企业实力越强。所以,一个茶厂茶园面积达上千或万亩。由于企业茶园规模性集中流转,占用企业大量经营性资源,致使原有茶农纷纷外出,茶园管理缺少人工。另外,由于企业人才与资金分散,用于市场创新的能力不断萎缩,茶企经营十分困难,严重影响茶产业的发展。构建茶产业利益链接机制,关键是要按照市场化原则,科学构建茶产业链的利益关系。要充分确保茶农的优质原料生产权与劳动的收益权,发挥茶农优质茶原料供给及茶园管理的作用;充分确保企业市场开拓权与较高的经营收益权,发挥茶企的产品研发与市场运营作用;充分确保政府公共利益的代表及监督权,发挥政府在公共品牌推广、公共事业建设的作用。让政府、企业、茶农在茶产业发展中各具其位,各得其所,发挥各自功能,推动茶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县、市茶园面积不小,加工企业也很多,为什么整体效益难以提升?传统茶产业如何形成优势产业?对一个区域特别是一个县、市的茶产业发展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现代茶产业?区域化将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产业的竞争能力最终由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优势来决定。那么,一个地区如何围绕茶产业的创新,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
 
  首先,塑造一个地区的区域公共品牌。茶公共品牌是一个地方区域茶产业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地区区域茶文化、茶历史、茶优势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地区茶产业市场定位的高端传播与市场引领。公共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传播,引领着茶产业的强劲发展。
 
  其次,打造茶产业区域集群能力。重点是立足优势资源,打造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通过茶产业功能多元化创新、茶及茶文化功能创新、茶产业多功能化资源融合创新,推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茶产业集群优势。围绕经营主体的经营需求,构建经营服务体系,使供求主体的经营活动最大限度的便利化与效益最大化。面向创新与创业需求,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使创业与创新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三,打造特色茶村庄与创建茶特色小镇,使特色村、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依托现有茶区传统村庄,与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元素相结合,通过配置新型产业资源,形成特色茶村庄,推动传统自然村庄向未来新乡村转型。以优势茶产业及其文化资源为载体,打造、推动茶元素为主体的特色小镇的形成,使特色小镇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向世界讲好“中国茶”故事
 
  全球化是中国茶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宏观层面的系统创新将成为再振中国茶全球雄风,引领中国茶全球化的强大引擎。
 
  要创建全球茶中心。世界茶中心正在由销地向原产地转移,这一位移还在加速。在推进茶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创建全球茶中心,对发挥中国茶引领全球茶业大发展具有重大的带动作用。打造全球茶中心要围绕以下方面来展开:一是创造集群化发展态势,形成中国茶集群优势。通过产品制造集群、产业创新集群、品牌集群,以集群发展引领市场发展。二是创建全球性交易与传播平台。通过创建全球性的交易会,推进交易市场平台功能创新,组织市场主体,传播产业信息,聚集产业元素。三是科技创新引领现代茶业。通过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应用服务,推动全球传统茶产业的合作。四是培育本土市场。使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本土性市场,成为全球新型茶产业发展的引擎。
 
  要创建“世界茶节”。通过创建世界性茶叶节日,把茶人组织起来。提升“中国茶”公共品牌全球传播的话语权,实现适应市场到引领全球市场的转变。要面向全球区域市场,实现中国茶人的大联合。团结力量,去开拓广阔的全球市场。
 
  要创建“中国茶海外中心”。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茶”的窗口,成为“中国茶”根植全球的有力支撑。
 
  创新传播与推广“中国茶”,向全球讲好“中国茶”故事。讲好“中国茶”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感化人们的心灵,丰富彼此的情感,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将“中国茶”融入当地人生活。用消费者的语言与习惯,讲消费者关心的茶故事。要用民族化、区域化、国家化、民间友好的形式来表现“中国茶”的元素。突出生活方式,突显消费者特点。有科学支持,用实事说话,以实景展现,贴近与融入大众生活,启迪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追求。通过“中国茶”的全球推广传播,使中华茶文化的全球传播与推广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剂。
 
  在全球推广传播“中国茶”公共品牌,需要强化与做好“中国茶”全球公共品牌设计与内容定义。站在人类未来发展的文化价值角度来定义“中国茶”,与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相融合,展现“中国茶”内涵。以推进茶文化生活化与艺术化为重点,通过茶文化的生活化,广泛开展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茶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茶文化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出多彩的中国茶文化。
 
  创新“中国茶”全球推广与传播方式。重点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主体、传播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广泛创新。首先,树立传播优先观念,以“中国茶”公共品牌的推广,引领茶产业的全球输出;其次,做好产业跟进,茶文化传播的目标是为茶产业输出服务,以文化传播促进产业发展;第三,创建立体多样化的传播体系,建立出版、礼品赠送、各类论坛平台以及国家公共平台的传播;第四,国家奖励传播,创建国家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形式传播与产业传播相融合的综合性的传播体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年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