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为期4天的2013首届河北茶文化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展览、交易成果丰硕。据统计,茶博会现场累计参观人数突破12万人次,现场成交额达6000余万元。
茶博会撬开“茶”产业发展之门
本届茶博会期间达成合作意向126项,意向合同金额达1.2亿元。由于茶博会上展览和交易品种丰富多样,除了各类茶叶,还有茶台、茶具、印刷包装、雕刻制品等茶文化产品,98%的参展商收获达到或超过了预期。
品香茗、购名茶、赏茶艺、感受浓浓的中华茶文化……作为首届以河北省名义举办的高规格、高层次、高品位的茶文化会展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茶文化交流大舞台,在为市民充分展示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让河北及石家庄的茶产业发展备受关注。
四天参观人数超过12万
茶博会设在石家庄国际博览中心的一层、二层,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采购,携袋而来、满载而归成了最常见的“风景”。据统计,茶博会现场累计参观人数突破12万人次,现场成交额达6000余万元。
“平时就挺喜欢喝茶,这次特意过来看看,买了些藏茶等不太常见的品种。”“茶友”李先生开心地表示。记者看到,在展会现场,来自河南、四川、云南、湖南、安徽以及宝岛台湾等地的茶企带来的茶叶,让市民大饱口福、啧啧称赞。
参展的茶企中自然也少不了河北和石家庄的企业。石家庄吉祥茶业在一楼有个很大的展位,现场精彩的茶艺表演吸引了不少爱茶人驻足观看。总经理薛咏梅告诉记者,3年前,她带着四川雅安茶进入石家庄市场,如今经营情况越来越好,市民对茶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这让她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我市虽不是茶叶生产地,却是茶叶消费大市,全年消费茶叶1000吨左右。以去年为例,我市茶叶消费就达12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生活观念的普及,茶叶实现了由喝向吃、用、观、赏等多功能化的转变,茶保健品、茶枕、茶食品、茶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爱茶、品茶已经成为市民一种调节身心的绿色生活方式。
提升茶叶市场文化影响力
近两年,省会茶叶市场发展迅速,已有怀特古文化茶城、正定北方茶城、福建茶城、新华茶城、乐模茶城、南三条茶叶批发市场、华夏茶城、中储茶城、佳农茶城等在内的12个专业市场,以及70多家专业茶馆。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石家庄市茶业协会会长霍玉平告诉记者,这样的密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都是比较高的。
“近年来,石家庄市的茶叶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市场数量增加的同时,功能也有所改善。”不过,霍玉平也表示,这其中更多的是贸易成分,缺少更多的文化沉淀和提升,“要想把茶叶做出文化,就必须深入挖掘河北和石家庄的茶文化历史,增加茶叶市场的文化影响力”。
其实,我省虽产茶不多,但在历史长河中也曾涌现出许多茶事和著名茶人,对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唐朝有三个茶道高手,除了“茶圣”陆羽,另外两个均来自河北:涿州籍诗人卢仝和赵县柏林禅寺的从谂禅师。而且,从谂禅师“吃茶去”的典故及禅茶文化,至今仍在不断流传。另外,与之相匹配的河北茶器文化资源,如磁州窑、邢台的邢窑和曲阳的定窑等,在中国的瓷器文化中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打造石家庄茶文化名片
市场有基础、文化有底蕴,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作为禅茶文化的发源地,不论是河北,还是石家庄对茶文化的挖掘尚需进一步深入,茶文化推广也相对落后,茶文化产业更是比较零碎。“这就要求本地茶企不断深入挖掘河北茶文化,并加以推广;也需要有一个可以将茶文化相关产业进行整合的平台,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产业。”霍玉平建议。
据了解,我省正在谋划中华茶文化博览园项目,目的便是“通过一个支点、平台,撬动和整合茶文化相关产业,使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做大做强”。一方面,搞好茶叶博览,重点介绍产茶、种植、加工及相关景观;另一方面,做大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培训等内容,建设茶叶拍卖交易中心,加强市场的交易。此外,还将增加茶文化体验、茶文化旅游、茶叶产品、茶叶食品、茶餐厅、茶叶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要搞茶叶名品展示,将一些原产地品质好、影响力大的一线品牌产品引入河北、石家庄。在保障消费者饮食健康的同时,通过品牌企业带动河北茶文化企业的发展,打造河北省、石家庄的名片。”霍玉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