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一:茶叶功能定位,从礼品到饮品。国8条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重创了些茶业的经营者,以往靠礼品、包装、关系包打天下的茶叶主流消费人群在政策的冲击下,逐渐减少,茶叶迎来了新一轮的回归,回归到饮品本位。未来品牌定位的核心趋势必定紧贴饮品的趋势,从喝茶人那里寻找灵感,真正服务于喝茶人。值得注意的,这个趋势将带来茶叶流通渠道、茶叶消费模式、茶企业营销、茶行业赢利模式的深刻变革,靠关系长大的企业或将水土不服,这次洗牌,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大企业大品牌,小作坊小品牌反而影响较小。
趋势二:茶叶客群定位,从大众到分众。无论是精英阶层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普罗大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国饮”的国茶从来都不缺乏想象力,由此导致了茶叶客群定位的泛化:哪个客群都不想放弃,于是做出各种档次、各种价格的茶叶来包打天下,决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结果却导向了反面,一只鸡蛋一个篮子。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于同一消费者,一旦口味确定、类别确定,茶叶消费便相对确定,就成为了某个单类或某个单品的忠实拥趸。而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已成为消费的主力,包打天下的产品面临妥协或是重新定位的风险,由大众到分众、再从小众到大众是茶业客群定位绕不开的一道坎。把握得好,可以快速成长,把握不好,慢慢等死。
趋势三:饮茶习惯,从复杂到简单。中国茶叶消费的绝对主力是绿茶,而在世界范围内,消费量最大的茶叶是红茶。在中国,喝绿茶是最简单的,而在世界上,红茶的包容性更强,可以满足不同口味。而这两种茶的共同特点:泡饮方式简单。于茶而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忙里偷闲去喝一杯复杂的茶,早已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所以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茶业要从复杂到简单当中跳脱出一批企业来,满足饮茶的功能性,8小时之外的生活,可以慢品复杂感悟人生。笔者认为,与趋势二近似,客群再次深度细分,而非全部皆然。
趋势四:标准之变,从手工作坊主导的农业到工业标准化。中国茶业面临着两大难题:要么做出茶来打不响名气,要么是茶好名气大却没多少量。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完全摆脱手工制茶和人的技术因素,所以好茶一壶难求,所以烟酒有价茶无价。这种停留在传统农业思维里的制茶思维,孕育不出现代品牌。尽管有些企业已经在茶叶拼配领域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但相对于立顿这样的品牌来讲,中国茶企步子仍是太过保守。先不要拿立顿的茶叶品质说事,未来还有一个极大的难题:农业劳动力。未来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可能面临越大的用人危机,中国农业人口在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中,留下的老弱病残不足于满足农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农业的发展,茶企向标准化转移可能是唯一出路,当然,留给作坊还会有一定的空间。
趋势五:茶文化之变,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生活方式。茶品牌做大必须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谈到茶品牌总也绕不过星巴克——这个没文化的咖啡馆,居然做起了茶的生意。我们不妨来看看中国茶和星巴克在怎么讲故事。中国茶的故事都是神仙干的,每种茶或是每个茶企都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作为文化发源。星巴克在讲什么呢?在中国去星巴克的人不是冲着咖啡去的,喝的也不是咖啡,而是国际范儿的时尚,与消费者心智的沟通。从讲传统文化到接地气、能够与屌丝、土豪对话的现代生活方式,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品牌茶企业讲文化,切莫只谈历史,至少与时俱进。
趋势六:茶叶消费终端扩充功能,从单一到多元。在传统的茶叶流通模式里,茶馆和茶店的区分是相对明确的,在近些年,茶店+茶室开始成为茶叶连锁企业的标配,但从模式上仍还没有摆脱介于茶店和茶馆两种模式的混搭状态。可以预见的是,真正面向普罗大众的茶吧还没有出现。现在的茶馆或是茶店中的包房,还只是少数商务人士进行奢侈消费的场所,还不够大众化。而未来茶店功能有条件延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来的人不一定是买茶的,但一定是来消费的。卖茶、卖茶水之外,还有更多的功能可以想像,或是在其它的终端旁边,配上一个可喝茶的选项,终端的融合意味着未来茶叶流通赢利模式的深化,意味着用户思维和客户体验将大行其道。否则,终端在高昂的房租、网络电商的挤压当中,生存空间堪忧。
趋势七:渠道变局,网络是增长主力。过去的茶叶流通模式,核心的渠道是茶叶批发市场,所以在过去的20年当中,茶叶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20年,各地的茶市风起云涌,由各种专业市场形成的商圈成为中国一大特色。而时间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到了品牌化的未来,留给茶叶市场的空间已经不大。未来茶叶的主流消费群体来自网络,未来最有潜力的喝茶群体是70后、80后、90后,这些人现在在社会当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如何培养他们的饮茶习惯,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沟通是茶企业和茶品牌必须直面的问题,这也是最值得培育的茶叶消费增量市场。与他们沟通,按他们的方式去营造体验,尤其是在他们无处不在的网络中,与他们沟通,他们的消费相当大的比例在网上,未来茶叶消费的黄金10年将与网络密切相关。
趋势八:茶叶营销变革,从广告到社交。在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长河中,茶从来都是和社交分不开的,而茶叶的营销也必须从过去的教育消费者向与消费者沟通转变。茶叶的价格信息必须从暧昧走向透明,有了规范的定价系统,就像星巴克的咖啡一样,一杯卡布其诺谁来都是25,童叟无欺才能规范的商业,才有坦诚无障碍的社交。消费者不必为了去买一壶货真价实的茶就先要把自己培养成专家,也不必为了体验一壶货真价实的茶,先喝上几口广告费。
茶终归是茶,是用来喝的。万象归根,未来三五年的茶行业极富创造力,在上述趋势之外,还有诸多细微的变化在发生,每一个趋势的背后都将催生出一两个极富创新力的茶业品牌。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开始,你,准备好了吗?洗还是被洗,这是一个问题,变还是不变不是一个可以自主的选择题:茶企业没得选择,除了以万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