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雅安茶  博览会  云南  茶业金融  武夷茶文化  茶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浅议丰顺洋西坑绿茶的溯源与未来发展

   2014-08-16 观心斋陸浮生2360
核心提示:中华茶产业信息网8月16日讯 丰顺县洋西坑绿茶史称细茶,主要产于粤东北部高寒山区丰顺县龙岗镇洋西坑村,是丰顺县地方名茶之一

      中华茶产业信息网8月16日讯   丰顺县洋西坑绿茶史称细茶,主要产于粤东北部高寒山区丰顺县龙岗镇洋西坑村,是丰顺县地方名茶之一,在梅州地区享有良好的传统声誉,是客家乡民居家待客与礼尚往来的首选特产之一,并深受客家侨胞钟爱。

洋西坑从何时开始种茶及原山品种的发源等,因受科研条件和历史资料缺乏的限制,暂时难于作出考证,但追溯洋西坑茶的发源与演进,大体可以从《潮州凤凰单枞茶探源》中窥得一二。

在《潮州凤凰单枞茶探源》关于潮州乌龙茶的发源——由近代“黄细茶”制法所作的推论中,言及“明末清初,潮州出现了用做青法炒制的“黄茶”称“凤山茶”,是潮州乌龙茶的创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叙述,该文援引“1690年《清会典》有关潮州广济桥茶税风‘细茶’,‘粗茶’的记述,推断黄茶制法在当时已流传于饶平,丰顺等县区,并因地域,茶树品种不同而分为“凤山黄茶”,“黄细茶” 两种。黄细茶用炒制,即今丰顺马图茶”;凤山黄茶“用炒,焙法,发展成为凤凰水仙茶。”;且《丰顺县志》民国32年(公元1943)[物产]中载“茶有黄细茶,凤凰茶,山茶之别。黄细茶,高二三尺……。凤凰茶……树高一二丈,大者盈尺,其叶大黄茶一,二倍”。

在丰顺丰良(原丰顺县城)及洋西坑等地,人们至今仍沿用“细茶”,“粗茶”,“山茶”的概念对茶叶成品进行区分,与上述记载及推论非常相近,故可以推断洋西坑茶应起源于由潮州“黄细茶”。

该文推断“潮州传统“炒茶”与现代意义的绿茶却有很大区别。古潮州“炒茶”以至现代炒茶(如丰顺,东源),有许多都是“黄叶黄汤”。而炒青绿茶是“青汤绿叶”。而且小叶种传统炒茶主要用接近“对夹”的鲜叶作原料(如东源上管茶,以往的普宁炒茶)是接近细黄茶的做法。”洋西坑村老园茶树大部分均为小叶种,有数十个品种特征,多数树种名称不详,茶农统称为“绿茶”或“细叶茶”,洋西坑茶叶制作一直采用炒制加工方式,参考上述资料,其现代制作工艺应该经过一定的简化和改造,与传统意义上的“黄细茶”已有很大的区别。

洋西坑老茶园世代相传,大部分为小叶种,可考树龄约在100-200年之间,有称为“鸟舌”,“米碎”“小叶乌龙”等品种,但大多数品种名称不详,仍有待考证。

那么,什么是“细茶”,“粗茶”,“山茶”呢?

“洋西坑细茶”是指茶叶经采摘炒制干燥后,经过“筛”,“揉”,“簸”,复炒,挑拣等做茶工序,加工而成的成品茶。

“粗茶”是指在筛分细茶后留下的以粗老叶片为主,无法揉捻成条的部分老叶,当地人称为“茶托(客家音义,文字待考)”。

“山茶”通常指生长于山间深林的乔木茶树新梢加工制作的茶叶,滋味浓酽,较苦涩,具有强烈的回甘和消食功效。

另外,在上述后续工序的操作过程中,还会产生“茶末”和“茶孢头”这两种附属的产品。

传统洋西坑细茶与现代炒青绿茶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洋西坑绿茶成茶条索细小,匀整,汤色澄黄乃至红褐色,滋味浓酽,火候较重,讲究茶汤的顺滑和回味。但加工过程已不采用做青方法,仅将鲜叶摊放,这是与传统“黄细茶”做青工艺有区别的地方。随着茶人品饮习惯的改变,近年来洋西坑茶的加工方式已有更多改进,其制作工艺与制作火候已越来越接近现在的炒青绿茶。

洋西坑村民自古以种茶为业,在上世纪60~70年代,洋西坑曾成立东方茶场负责茶叶的生产管理和加工制作,当时已采用电力(柴油发电)揉捻,茶叶生产鼎盛一时。80年代分田到户后,茶场解散,洋西坑茶叶生产一度停滞,直至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洋西坑在部分村民牵头下才逐步恢复和垦复茶园,前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新增茶园已数倍于既往茶园总和。

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洋西坑茶业经济,笔者认为前景并非一片光明,主要因为:

一、国内茶叶生产的大规模扩展,且随着茶叶跨区域流动能力的提升,茶叶销售市场和价格的竞争必然趋于强烈,缺乏市场支撑,各自为政的洋西坑茶叶生产与销售,难以抱团突破,难免被外来及本地新兴市场挤占。

二、落后的生产条件与茶园管理维护模式,难于突破现状,制作品优质高的名优茶品,没有附加值的茶品只能沦为农产品在当地沉浮,在缺乏价格优势且缺乏技术创新或传承的情况下,随着本地新增茶园的开采,产量的突然大幅提升,难于形成有效的消费市场,无法产生规模和品牌效应,从而产生大量的滞销问题将成为茶农的困扰。

三、缺乏文化和品牌的支持,无法进入流通市场将成为未来的硬伤,茶农很可能最终走向“仕多店”式的下场,被行业大鳄蚕食和吞并。

如何突破市场的局限,提升茶叶成品的质量和市场价值,是洋西坑茶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洋西坑人以智慧去协调和解决。

笔者基于对洋西坑茶业发展的认知和多年探索,认为洋西坑茶业经济的发展应当树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突破,建立龙头或村公有制企业,对洋西坑茶叶经济建设进行规划,引进先进的茶园管理和发展经验,引进优秀的茶叶生产加工工艺,引进茶道养生休闲文化并融合当地的茶习茶俗,发展符合自身的茶文化诉求,以产业标准化和产品高质量来要求茶叶生产,管理和加工环节,从而提升洋西坑茶叶经济和洋西坑的未来竞争力。

同时,应该秉持走出去的战略魄力,集中优势和资源,抱团打造一个或多个区域品牌,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渠道代替现在以“人情”为中心的销售误区,要敢于突破,树立“立足洋西,兼容洋西,跨越洋西”的大规划,大战略,并以产业化延伸为目标,力争把发展洋西坑茶叶经济升级为发展泛洋西坑茶产业经济圈的远景战略。(责任编辑:Kocha)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