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品种在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根据不同需要选育而成,导致不同茶树品种间的适应性、适制性、萌芽期等差异较大。因此在茶树品种推广应用中,首先应根据市场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在明确当地发展的主产茶类和主导产品的情况下,来选用那些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其次,对确定引种的品种必须考虑适应性。生产实践表明,在影响引种成败的众多因素中,气温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国内的中小叶品种在越冬期如果遇到5天以上的-10℃低温,云南、广东等地的大叶种遇-5℃以下的低温,都会严重受冻。在甲地生长势及品质表现好的品种,引种到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的乙地栽种,未必表现良好。引种失败的教训不少,所以茶树品种切忌盲目忙引种,最稳妥的方法是先进行引种试验,成功后再引种,避免因引种不当造成损失。另外,茶树品种引种栽培时还应注意品种间的合理搭配。第一,注意萌芽期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有利于错开采茶高峰期,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可以充分利用加工厂房和机械设备,减少闲置和浪费。另外,早、中、晚品种搭配栽培,能保证整个春茶期间都有高档产品,尤其是特早生和早生品种遇到“倒春寒”危害后,还可以有中、晚生品种顶替减少损失。第二,注意不同抗逆性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因为多品种合理搭配后,可以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80%的茶园都推广种植无性系薮北品种,这个品种虽然产量较高,萌发较早,但抗病性较弱,特别是对炭疽病容易感染,大面积单一种植薮品种,曾经造成日本茶园炭疽病流行,损失惨重。所以生产中需引以为戒,应该针对引种地区茶树主要病虫害等情况,选择一些抗性强、优势互补的品种合理搭配,容易达到少喷或不喷化学农药的要求,这在倡导无公害茶和发展有机茶的今天,尤其重要。第三,注意不同适制性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其中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适制性为同一类而品质特色不同的品种间的合理搭配,可以实现品种间的产品原料拼配和品质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适当把适制显毫类绿茶、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乌龙茶或红茶的多类品种合理搭配,每一类品种都有一定面积的茶园,可以开发多类产品,增强对市场上不同茶类多样化需求的应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