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贮存  茶叶  喝茶禁忌  茶叶审评术语  茶树品种  标准  礼品茶  冲泡技术  茶叶包装元素  茶多酚 

假眼小绿叶蝉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2013-09-14 互联网3220
核心提示: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茶树叶蝉类的优势种,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分布范围南起海南省,北至山东省,西起西藏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茶树叶蝉类的优势种,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分布范围南起海南省,北至山东省,西起西藏自治区,东至台湾省,几乎我国所有茶区都有此虫分布。除为害茶树外,尚能为害豆类、蔬菜等植物。

【为害状】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茶树受害后,其发展过程分为失水期、红脉期、焦边期、枯焦期。一般受害茶园,夏秋茶减产10%以上,重则损失30%~50%,甚至无收。此外,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形态特征】成虫淡绿至黄绿色,从头顶至翅端长3.1~3.8毫米,头冠中域大多有2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l对绿色圈(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片上有白色条带。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微烟褐色。足和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卵新月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淡绿色,孵化前前端可透见l对红色眼点。

若虫共5龄。l龄若虫体长0.8~0.9毫米,体乳白色,复眼突出明显,头大体纤细;2龄若虫体长0.9~1.1毫米,体淡黄色,体节分明;3龄若虫体长1.2~1.8毫米,体淡绿色,腹部明显增大,翅芽开始显露;4龄若虫体长1.9~2.0毫米,体淡绿色,翅芽明显可见;5龄若虫体长2.0~2.2毫米,体草绿色,翅芽伸达第五腹节,第四腹节膨大。

【发生规律】假眼小绿叶蝉年发生代数以地区而异,在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9~11代,福建11~12代,广东12~13代,海南13代以上。在长江中下游茶区一般以成虫主要在茶树上越冬,福建南部在冬天常能查到若虫,广东、广西、海南则各虫态均可越冬。

假眼小绿叶蝉在一年中的消长,因地理条件及环境气候条件的小同向有较大的差异,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双峰型、迟单峰型及早单峰型。

双峰型:主要发生在川季分明的平地低丘茶区,冬季有明显的低温期,夏季(7~8月)有明显的高温干旱期,7月份平均气温在28~29℃,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假眼小绿叶蝉在这一地区一年中一般有明显的两个峰,第一峰自5月下旬起至7月中、下旬止,以6月份虫量最为集中,主要为害第二轮茶(夏茶)。第二峰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以9~10月间虫量较多,主要为害第四轮茶(秋茶)。一般第一峰虫量高于第二峰,第一峰是全年的主害峰,但高峰持续期则第二峰长于第一峰。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两等省的黄土丘陵及平地茶区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迟单峰型:主要指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省海拔在500米以上的茶区,这类茶区虽然四季分明,但冬季气温较低,无霜期较双峰型茶区短,一般春茶到5月上旬才开采,秋茶9月底即可结束,是我国茶叶自然品质最佳、名特优质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假眼小绿叶蝉在这一茶区全年通常只有一个虫口高峰,但峰期持续期较长。一般在5月份之前为田间虫量聚积期,6月中、下旬开始进入高峰期,9月底或10月初可结束高峰。峰期虫量以7~8月份最大,主要为害整个秋茶。

早单峰型:主要指冬季温暖,夏季无酷热的茶区。四川等省的山区茶园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这一地区全年气温最低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存8℃以上,7月份为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雨量充沛,7~8月份的雨日数在30~40天,年降雨量在l 500毫米以上,这样的环境气候条件极有利于假眼小绿叶蝉的繁殖。假眼小绿叶蝉在这些地区只有一个虫口高峰,但峰期特别长。一般自5月份开始虫口逐渐上升,6~10月是田间虫量最多的时期,为害整个夏、秋茶,尤以7月份虫量最高,茶树受害也特别严重。

影响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的主导因子有气象因子、农艺措施及天敌。

气象因子以气温、雨日及降雨强度对其种群消长影响最大。

冬季气温的高低,影响假眼小绿叶蝉越冬成虫的存活率和繁殖力。在浙江杭州,越冬成虫的存活率与该地区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及0℃以下的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即假眼小绿叶蝉随冬季气温的升高而越冬成虫存活率上升,成虫的繁殖力则随冬季气温的降低而减弱。

夏季气温主要影响峰型。夏季有明显的高温干旱期是造成假眼小绿叶蝉双峰型的主要原因。假眼小绿叶蝉生长繁殖的适温区在17~29℃,最适温区在20~26℃。当出现连续平均气温在29℃以上时,则田间虫量急剧下降。

雨日数主要影响假眼小绿叶蝉的繁殖,一般认为,雨日多,时晴时雨,有利于假眼小绿叶蝉的繁殖。但在双峰型地区,3~4月份雨目多则不利于第一峰虫量的聚积,第二峰的虫量则随7~9月份雨日增多而递增。

降雨强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也有明显的影响,在下大雨、暴雨的情况下,可使其虫口数量急剧下降。昕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及台风活动频繁的年份,假眼小绿叶蝉第二峰的为害相对较轻。

农艺措施对其种群消长影响最大的是采摘。采摘可摘除大量未孵化的卵及部分低龄若虫。

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有蜘蛛、瓢虫等捕食性天敌,秋季在高湿条件下可诱发真菌病,均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保护天敌:应尽量减少茶园施农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避免使用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以充分发挥天敌对其种群的控制作用。

勤采茶叶:实行分批勤采,可随芽叶带走大量的假眼小绿叶蝉的卵和低龄若虫,是防治此虫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农药防治:第一峰峰前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667米2虫量超过10000头)、第二峰峰前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667米2虫量超过18000头)的茶园均应全面施药防治。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期),且田间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农药可选用10%吡虫啉(每667米2用药l 5~20克)、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667米2用药20毫升)、98%巴丹(每667米2用药25克)、90%万灵(每667米2用药l5~20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学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