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产业信息网10月17日讯 据宣城日报消息 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十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种茶、制茶、卖茶上。宣城宣州区溪口镇高峰山下,38岁的徐基峰用一身的质朴,闯市场、跑营销,全力打响“塔泉云雾”这一溪口高山茶品牌,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卖了新房去种茶
徐基峰是吕辉村人,高中毕业后从事货物运输行业,凭着精明能干,当时年收入就达到了8万余元,并顺利在市区购买了新房。
正当小日子过的红火红火的时候,徐基峰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掉城里的新房,回家承包山场种植茶叶。
“常年在外跑运输,发现江浙一带的茶叶价格很高,而家乡的优质茶叶售价却很低”。两者巨大的反差令徐基峰深有感触--家乡茶叶质量这么好,如果能够销售到江浙一带,肯定能有市场。
2003年,徐基峰返回家乡承包了乡亲们闲置的200亩零星茶园。
愿望很美好,实现的过程充满艰辛。由于所承包的茶园都在近800米的高山上,多年无人照料,已是杂草丛生,前期开荒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5元每天,请劳动力山上开荒,仅工钱就花了2万多,”在那段艰难创业的日子里,徐基峰和工人们吃住在山上,硬是用三年的时间把昔日的荒山岗变成了一片片翠绿的茶园,而此时他已经亏了5万余元。
饱受争议创办合作社
徐基峰深知“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借着各种“顺风车”外出进行推介,上海农展会、省城农展会上,他的身影时常出现。而每一次的参展期间,他都会把自己生产的“塔泉云雾”优质茶泡制好,让各路商家们免费品尝,优质的茶叶加上实实在在的营销手段,他生产的茶叶在上海、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一炮打响”,赢得一致称赞。
虽然自己的茶叶销售火旺,但徐基峰却发现,溪口的茶叶市场存在着品种繁多、质量高低不齐、一户一户散卖导致内部竞争激烈价格卖不上去等现象。“能不能把大家集中起来,一起抱团发展呢?” 带着这个想法,2008年徐基峰申报成立了“塔泉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希望借助合作社带着大家共同发展。
合作社一开,非议就接肘而来。“有人说我想一家独大,有人说我想赚社农们的钱。最后社员只有6个人。”回忆起合作社创办时的情景,徐基峰仍然是记忆犹新。
面对质疑,徐基峰用事实来回应。随着合作社市场的不断拓展和严把产品质量关,社员所生产茶叶的价格不断上涨,而入社的社员也是越来越多。徐基峰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的社员已经增加到107户,拥有优质茶园4000余亩,年产干茶200余担,茶叶均价达到了350元/斤,年创销售额达700多万元。
以“茶”为媒做产业
合作社取得了成功,徐基峰却越来越担忧: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上涨,种茶的收益降低,溪口镇茶农在逐渐减少。
如何不放弃种茶,又能够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成为徐基峰近年来想的最多的事情。
伴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徐基峰发现,溪口镇的旅游市场是越来越旺。每逢双休日,来自南京、上海、无锡、芜湖等地的“自驾游”旅客络绎不绝。他的家乡高峰山下,每周都有上百的游客前来游玩。游客们在饱览高峰山秀美景色之余,也大多选择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购买土特产等方式休闲度假。
头脑灵活的徐基峰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信息,“每年来溪口高峰山游玩的游客不少于2万人,按每名游客平均消费300元计算,一年就能给当地带来600万元收入。”一番盘点,徐基峰发现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抓住机遇,2013年,他毅然筹资7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农家乐”接待设施。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工程还处在装饰扫尾阶段,但通过电话、微信等提前预约“下榻”的外地游客已经是络绎不绝。
“下一步,我将尝试发展茶叶采摘游、茶叶加工观光游,把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实惠!”对未来的发展,徐基峰是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