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茶叶销售  雅安茶  博览会  云南  茶业金融  武夷茶文化  茶叶  茶叶深加工  农药残留  中国茶产业 

2016茶产业滑坡,安徽茶叶“安”在何处?

   2016-04-01 中国营销传播网谢付亮1340
核心提示:安徽是茶叶大省,名茶众多,眼下却令人难以心安。  最直接的原因是,当茶叶行业市场总体冷清、遭遇滑坡的时候,覆巢之下安有
      安徽是茶叶大省,名茶众多,眼下却令人难以心“安”。

最直接的原因是,当茶叶行业市场总体冷清、遭遇滑坡的时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如2016年3月18日《安徽日报》报道:“我省各地春茶正陆续开采。记者采访发现,受消费市场和库存影响,多地茶企开始减少收茶数量,降低鲜叶收购价格,今年春茶价格总体或降低一两成。”

随后,记者王逸群还在《今年我省春茶或降价一两成》文章中继续分析:除了市场不景气,库存量大也是导致今年春茶降价的主要原因。“六安个别进货商手里去年囤的瓜片今年都卖不完,怎么会再收新茶?”更令很多茶农茶商不安的是,文章提到:“不仅春茶价格下跌,近年来被茶企炒得火热的电商销售模式也开始降温。”

当然除了大形势之外,还有不少原因值得安徽茶叶界关注。2013年9月底,远卓品牌策划公司一行和中国茶叶学会江用文理事长交流过程中,就着重谈到过安徽茶叶没有做强的原因。现结合经济环境的变化,从三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第一,安徽茶商的自满意识阻碍了产业创新,尽管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品牌,中国十大名茶安徽占了四个,但是徽茶的市场创新和开拓显然不足。但是,有些茶叶企业在另一方面却劲头十足,具体表现则是很会争取政府支持,能够从政府那里拿到不少补贴和荣誉。但是,这些政府支持的茶叶品牌,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怎么样?这个你可以想象。

于是,当环境改变的时候,例如,之前我们追求的是市长省长喜欢喝,不会去重点关注老百姓喝什么茶,现在必须把重点放在老百姓身上。于是,很多这样的企业不适应了,不知道怎么办了,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不久前我听说一家很风光的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想起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好像是“风光的背后不是肮脏就是沧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概是这样,虽不能说百分百对,但至少能说明一定的道理。大家都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出处。

当然,安徽茶叶界也有不少结合自身资源进行创新的案例。例如,今年3月7日,九华山老茶人章启虎先生通过点茶成金微信公众平台向社会呼吁要尽早保护和利用九华山附近的“佛茶古道”,随后发起成立“佛茶古道”保护基金。“佛茶古道”,即历史悠久的九华山古道,不仅是古人登山之路,也是茶叶运输之路。保护乃至修复“佛茶古道”,对提升九华佛茶品牌、促进佛茶文化传播、完善徽茶文化乃至丰富中国茶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安徽茶叶界需要开放自己的心态,要有走出去的想法。一旦出去之后,就会打开视野,走出坐井观天般的孤芳自赏。很显然,除了安徽的茶叶好,其它省市也有很多好茶,只不过出名的时间有早有迟,安徽茶商不能只是认为自己的茶叶很好。甚至在茶叶品种方面,安徽也要有开放的心态,例如,据江用文先生介绍,安徽茶叶的良种率需要提高,这就需要借助现代的科技,提高加工技术,让良种也成为茶叶品质的保障。

的确如此,就像红茶一哄而上的时候,很多不适合做红茶的茶区,也开始盲目上马红茶。这种做法不仅没法提供市场竞争力,反而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错失一些本该抓住的机会。拿浙江为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西湖龙井,但是,市场上哪家的西湖龙井最令人放心?外行人不知道,内行人觉得这是个笑话,是个伪命题。谢付亮曾经深度走访浙江茶叶市场,多个行业内比较出名的茶叶品牌店铺负责人告诉我,其附件在销售的西湖龙井,大部分是假的。既然如此,消费者又该相信谁呢?

第三,安徽茶叶的规模小,很容易跟风,没有独立思考,市场竞争力自然就弱。政府可以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但是光靠政府很难培育出竞争力强的茶叶品牌。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状况会得到改变,小规模企业或者说小微品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的差异、气候的差异乃至品种的差异,都会变为一种难以复制的优势。若是在站在合适的高度和角度,持续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尽力整合一些难以复制的历史文化元素,辅以以一当十的核链公关传播策略,则必然能够以超低成本的投入,快速推动茶叶界的小微品牌快速做强。

这些小微品牌正在成为中国茶产业的中坚力量,有助于改变一些忽悠他人的高价茶困局,遏制炒作之风的盛行,为消费者风险丰富多彩又实惠的茶叶。我在《安徽茶叶迎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一文中曾做过分析。例如,从茶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借助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小众茶叶、小微规模茶企都将陆陆续续登上越来越宽阔的市场舞台,生动形象地展示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品质,从而有机会被更多人认识、了解、接受乃至喜爱。所以,尽管当前安徽茶企在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上远远不及铁观音、大红袍、普洱茶等领域催生的茶企品牌,这恰恰是一个精准展示自己特色形象的机遇。

分析至此,安徽茶叶“安”在何处?敞开胸怀,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经济环境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规则,运用“无中生有”的创新思维,必然能“安”得一席之地。(更多快速实战的品牌观点、销售策略请搜索“dianchachengjin”订阅“点茶成金”微信公众号。)

谢付亮,品牌实战权威导师、茶叶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权威专家,中国网现代农业频道首席品牌顾问,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近20年品牌运作经验,观点、论著和案例被国内外1000余家媒体推荐或报道,著有《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机械工业出版社)、《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指点茶山——中国茶业诊断与谋略》(福建人民出版社)、《卖茶你要这样说——快速破解茶叶店的49个销售困惑》、《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一位“营销诗人”的人文诗选》(上海三联书店)等10余部著作。个人微博:www.weibo.com/achievebrand,电话:13588268508;E-mail:zeroshell@163.com。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合作中心  |  投稿须知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